上海沪工加速进军商业卫星制造领域

2018-10-17 17:53:28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杨伟中

  上证报讯 上海沪工10月17日公告称,拟投资8000万元设立全资子公司上海沪航卫星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沪航卫星”),通过沪航卫星与第三方公司合作,着力进军航天航空的卫星领域。外界认为,结合上海沪工目前同时正在运作的收购一家运载火箭制造商之举,本次一旦投资完成后,公司加快进军航天军工产业的战略意图有望落到实处。
  公告显示,沪航卫星将通过与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全资子公司上海利正卫星应用技术有限公司合作,主要从事于航天科技、航空科技、卫星技术、大数据科技、计算机科技和信息科技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技术转让,以及航空航天装备与配套零部件的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航空航天技术应用及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卫星及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和租赁等领域的各类业务。
  抓住商业卫星发展井喷商机
  500公斤以下小卫星因制造与发射成本低、技术更新快、便于规模化制造和部署等特点,近些年来得以快速发展,应用领域愈加广泛,新型市场不断涌现,已成为“新航天”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联合市场研究公司(AMR)2017年《小卫星市场报告》预测,到2022年全球500公斤以下小卫星市场将达71.79亿美元,2016年至2022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达19.8%。
  美国工业协会(SIA)2018年6月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卫星产业收入为2690亿美元,占空间产业收入的79%。与美国相比,中国商业卫星的市场化尽管起步较晚,但随着国家政策的日益开放,社会资本开始踊跃进入,越来越多企业加入到商用卫星的研制、发射、运营好数据服务等环节,行业应用将呈现井喷之势。
  资料显示,2017年度全球发射的500公斤以下军用、民用、商用小卫星分别为10颗、92颗和208颗,分别占比3%、30%和67%,数量和占比较2016年出现重大变化。其中,军用小卫星数量与2016年总体持平,但民用卫星数量增长80.4%,商业卫星数量增长252.5%。小卫星业务应用能力显著提升,商业卫星已经成为小卫星的主流。
  上海沪工2017年9月28日曾发布了拟5.8亿元收购一家航天军工零部件制造商的公告。据公告,公司拟向4位个人和4家机构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其合计持有的航天华宇100%股权。航天华宇子公司河北诚航是我国航空航天与国防装备零部件制造商,主营业务为航天军工系统装备的生产,主要从事航天飞行器结构件和直属件的生产、装配和试验测试,是我国多家航天军工单位的装备零部件制造服务商,其制造的部件主要为导弹和运载火箭的结构件和直属件。据悉,这一重大资产重组正在有序推进中。
  如今,公司又全资设立沪航卫星,显然,上海沪工试图在军民融合的大背景下,努力把握好航天军工行业发展机遇,加快向航天军工产业的布局,实施公司“智能制造+航天军工”战略规划的关键一步。
  扎根本地军民融合产业园区
  上海沪工主要以焊接与切割设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起家,历经60年的专业焊接与切割装备研制,如今已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焊接与切割设备制造商之一,具有全系列产品生产能力,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上海市著名商标和上海名牌产品等称号,享誉市场的“沪工”品牌产品远销全球108个国家和地区,2013年至2017年的出口金额连续位居行业第一。
  查询公告里显示的注册地址,沪航卫星地处上海航天军民融合创新创业中心。这是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与闵行区共同发起成立的航天特色产业园区,后续将发展成为航天产业军民融合的展示交流、创新创业、产业促进的重要窗口,也将是上海市国家级军民融合示范区、上海南部科创中心核心区,以及上海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的重要载体。
  据了解,结合国家“十三五”规划以及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规划等,上海航天军民融合创新创业中心主要面向航天军转民、战略新兴产业及其他军民两用产业,按照商业航天、智慧城市、智慧能源、智能装备等“一商三智”产业规划布局,重点聚焦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的培育发展,以及构建商业航天孵化生态系统。
  上海沪工董事副总、董秘曹陈表示,作为上海地区参与军民融合的先行者之一,上海沪工目前拟通过正在进行的重大资产重组,收购运载火箭制造商航天华宇,在借助此次设立沪航卫星,进一步夯实公司在航天军工领域的发展步伐。今后上海沪工将在完善原有业务基础上,聚焦于航天军工产业,逐步发挥好协同效应,实现更大成效。(杨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