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硬件和线下资源为切入口 长虹“互联网+”打入家庭生活圈

2015-08-03 12:08:24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田立民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田立民)四川长虹(600839)的“互联网+”智能战略转型迈开了突破性的一大步,公司日前正式发布其“智慧小区下的智慧家庭”解决方案,搭建以智慧物业服务为基础、整合丰富的第三方社区O2O服务、并实现与社交对接的社区OTO(“T”代表小区物联设施)平台。消息一出,投资者一方面为长虹决定抓住社区O2O这一巨大的市场机会鼓舞,另一方面又不禁有疑惑,长虹这是要转型成互联网企业吗?长虹做社区OTO平台,到底有什么“硬招”?
  对于这些疑问,长虹常务副总经理林茂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态,作为传统硬件企业,长虹有太多的资产是在传统制造行业,所以,“我们不是要转成互联网企业,但是我们必须在互联网已经改变了整个行业价值链的情况下,整合长虹固有的优势,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长虹的‘互联网+’。长虹的优势在于硬件技术能力和线下丰富的资源,这次我们从智慧小区切入,目标是要给用户做终端和服务的提供者,而且是服务和终端将相互支撑,硬件会支撑到我们的服务,而强化后的服务,将更增加我们终端的竞争力。”
  以硬件优势“黏住”社区业务
  在明晰自身固有优势的基础上,长虹的智慧社区OTO生态圈找到了非常“聪明”的切入口,即通过与小区物业合作,以社区刚需设施为切入口,以硬件技术对小区服务硬件系统进行改造升级,将住户与小区门禁等基础物业硬件系统绑定,这就形成住户加入平台的必然理由,再加上线上物业服务,社交、购物、医疗等各种服务的聚合,这就形成用户黏住平台的意愿理由。应该说,以社区刚需硬件设施为入口,帮助长虹顺利找到了用户。
  目前,长虹的智慧小区系统正在全国加快推进,已签约小区超过1000个。长虹合作方四川云点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仅成都7月份就施工了30个小区,8月份还要完成150个小区,业务非常紧张。而他所说的施工,就是指为签约小区免费改造物业硬件管理系统、设计手机APP管理软件、建立云平台数据中心,搭建智慧小区服务平台。
  长虹副总工程师阳丹则进一步介绍表示,长虹搭建的智慧家庭软件平台体系架构,是以长虹独创的IPP(个人集成网关)为核心,基于互联网,面向物联网,以人为中心的一个联接技术框架,IPP可以实现泛虹系设备与同行友商设备的互联互通互控,成为设备、内容、用户的超级聚合,是长虹在互联网时代实现从硬件到软件,到“以人为中心”智慧生活解决方案落地的核心技术。在这一核心架构上,长虹智慧社区OTO平台还融合运用了蓝牙4.0、多点定位、智能识别、云平台、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以确保整套体系的国内技术领先优势。
  除了以硬件技术能力支撑智慧社区平台,以社区硬件设施升级改造为切入口,林茂祥认为,围绕智慧社区平台建设,长虹的硬件研发和终端制造能力也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因为围绕智慧社区的智能终端,除了智能电视、智能冰箱、智能空调、智能盒子等智能家电;还包括智能控制、智能传感器、智能网关、智能照明等家庭设备;智能手机、智能PAD、位置服务产品等移动智能终端;空气净化设备、水净化设备等健康家电设备;远程健康监测、智能可穿戴产品等智慧健康监护设备;以及智能门闸、智能车闸、智能车位锁、智能电梯锁、智能快递柜等智慧社区设备。因此,长虹建设完善智慧社区平台的过程,也将不断丰富提高智能终端产品能力。
  此外,按照长虹的构想,未来长虹智能终端的销售和售后服务也将纳入智慧社区OTO平台,在找准消费者的基础上,帮助提升终端营销。

  线下资源支撑社区服务
  长虹认为在打造智慧社区OTO平台,形成社区O2O服务生态圈的这一转型中,公司具备的另一项固有优势,就是丰富的线下资源。林茂祥表示,既然长虹要打造“个人生活服务汇聚系统”,既然是O2O,就必须提供线上业务+线下服务、云端+终端、平台+业务的成套解决方案,形成智慧社区生态链。在这一点上,长虹多年发展沉淀的丰富线下资源是互联网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
  据介绍,长虹的线下资源主要包括公司现有的销售渠道、售后服务网络和人员,以及物流配送系统。长虹目前销售网络共有7个服务管理团队、43个分公司。其中一、二级市场有120个直营门店,1000余家核心授权服务商,三、四级市场,有5000余家签约服务商,12000余家卫星网点,已经100%的覆盖了全国直辖市、省会城市、地级市、县,以及乡镇。这样丰富的本地化线下资源,为长虹智慧社区服务的落地提供了支撑。
  根据长虹“1+N”的智慧社区平台服务构想,公司将以开放合作的方式广泛整合第三方的服务及应用,其中长虹自己运营的服务将主要集中在智慧物业、智慧医疗、满足用户家庭刚需(米面油等)的宅配、以及长虹智能终端的营销和售后服务,这些服务都将依靠自身的线下资源来实现。
  以“互联网+”家庭生活圈的角度来看,这些业务被长虹寄予厚望。如果按照长虹提出的未来三年内实现智慧社区平台用户达到2500万的目标测算,那么仅这部分用户每年的家庭刚需宅配,就可能达到百亿甚至千亿级规模,完全可能实现“再造一个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