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专区
中国证券网(记者 陈捷) 三安光电17日晚发布重大合同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安徽三安光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三安")7月17日与深圳市兆驰股份有限公司 (股票代码002429)的全资子公司深圳市兆驰节能照明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兆驰")签订了《战略采购框架协议》,协议约定:自协议签订之日起的未来一年内,深圳兆驰将向本公司全资子公司安徽三安采购总金额5亿元人民币的发光二极管芯片,这一额度约占到三安光电2012年33.63亿销售收入的15%。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深圳兆驰是国内LED封装行业的优势企业之一,此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标志着公司成为了深圳兆驰LED芯片的主要供应商。
该负责人说,今年以来,LED市场开始好转,特别是二季度开始需求增长旺盛,该公司除几台研制设备外,公司目前在产的130余台MOCVD设备均已开满在生产。
"种种迹象表明,去年还在寒冬的LED行业,今年已经明显回暖,"该负责人对中国证券网记者表示。经过过去几年价格的持续走低,行业内整个成本大幅降低,这成为照明行业渗透率能够大幅提高的基础。对于下半年以至于明年的市场前景,他显得很乐观,"我认为,行业已经转暖了,有可能会持续几年。"
对于芯片价格,该负责人说,自3月份降过一次价后芯片价格已经稳定,但对于行业的回暖会不会带来价格上涨,该负责人表示谨慎,"价格上涨对LED照明市场转暖未必是好事。"
有意思的是,行业的回暖也再次点燃了公司的投资冲动,3月刚刚放弃的增发方案,在事隔两个月后再次出台。5月28日,公司公告拟以不低于15.82元/股的价格非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20,860万股,计划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3亿元,其中,不超过28亿元投向芜湖光电产业化(二期)项目,该项目计划总投资额40.76亿元。
公告显示,芜湖光电产业化(二期)项目将在一期项目的基础上,扩大蓝、绿光芯片生产规模。项目建设期为12个月,项目建成后,公司将实现年产LED外延片122.3万片(以4寸外延片计算),蓝、绿芯片256.14 亿粒。建成投产后,预计第一年至第三年的达产率分别为60%、80%和100%,预计达产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2.95亿元,税后净利润5.66亿元。三安光电2012年营收33.63亿元,净利润8.1亿元。
而实际上早在2011年4月公司就已启动芜湖光电产业化(二期)项目,当时公司拟通过公开增发A股募集资金不超过80亿元,用于芜湖光电产业化(二期)项目和LED应用产品产业化项目。同年9月,公司又将原计划募资总额由不超过80亿元缩减为不超过63亿元,拟投入的资金也由50亿元调整为40亿元。今年3月16日,公司宣布,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决定终止公开增发。
【相关公司】
【相关报道】
【研报精选】
三安光电拟2200万美元收购美国流明全部股权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严政)三安光电6月4日晚公告称,根据公司战略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推进公司国际化经营进程,逐步实现公司 LED 整体产业发展的目标。经公司董事研究,决定由公司全资子公司 Lightera Corporation 以自有货币资金2200万美元收购美国 Luminus Devices, Inc.(下称"美国流明")100%股权。
据介绍,美国流明拥有一家全资子公司 Luminus Devices International, Inc, 并通过其持有台湾朗明纳斯光电有限公司100%的股权。美国流明主营业务是开发和生产用于要求高亮度的照明设备,其主要产品包括:白色 LED、彩色 LED、四色 LED 和紫外 LED等。主要客户包括 LG(韩国 LG)、Acer(台湾宏碁[微博])、Zumtobel(奥地利奥德堡)、EYE Lighting(美国 EYE 照明)、Philips(荷兰飞利浦)、Martin(丹麦马丁)和 Vialux(德国威莱克斯)等国际应用大厂。
经美国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美国流明截止2012年末资产合计1190.99万美元、负债合计1747.90万美元,2012年度营业收入1718.97万美元、净利润319.69万美元。
与美国巨头分手 三安光电2亿元拟独做光伏电站
三安光电6月24日晚发布董事会公告称,公司拟以480万美元(含税)受让EMCORECorporation持有的日芯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日芯光伏")40%股权,受让完成后,公司将持有日芯光伏100%股权,日芯光伏成为三安光电的全资子公司。也就是说,2010年8月与三安光电合资牵手的美国EMCORECorporation,在接近三年的合作后宣布分手。
对于合资双方为何分手?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与EMCORECorporation三年合作中,公司在光伏电站、发电模组研制开发,以及光伏发电系统工程设计建设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只是由于双方都是各自市场的上市公司,所处的政策法规环境和投融资审批程序等方面差异较大,故双方同意结束合资,由公司受让对方股权,但双方在光伏业务和技术开发方面的合作还将持续。
资料显示,2010年8月,该公司公告与美国EMCORECorporation签署《合资合同》,注册资本3,000万美元,(后增资到6700万美元),其中,三安光电和EMCORE分别出资1,800万美元和1,200万美元,分别占合资公司注册资本的60%和40%。
记者注意到,合资后,日芯光伏与美国EMCORECorporation先后签定了《屋顶太阳能聚光光伏开发协议》和《资产购买协议》。协议中,日芯光伏曾以1000美元购买EMCORECorporation拥有的与聚光光伏发电系统业务有关或在业务中使用的资产、知识产权、专有技术,并合作开发500倍和1,000倍屋顶聚光光伏系统等。
据该负责人介绍,在双方三年的合作中,公司高倍聚光太阳能应用(HCPV)组件和系统的技术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高,并已生产了50MW模组系统投放了市场。
24日公司同时还公告称,日芯光伏拟以自有货币资金20,000万元出资在青海省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名称暂定为"青海日芯能源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光伏并网发电电站及相关发电模组销售,光伏发电系统工程设计、建设、技术咨询、维修服务等。
该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公司经过几年的技术积累,已经具备开发建设高倍聚光光伏发电站系统的能力,此次投资是公司顺应国家加大对光伏产业的支持,将以BT等方式,加大高倍聚光光伏发电站的开发之举。
海通证券:LED照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我们近期组织LED行业趋势沙龙,邀请某国际一线光源厂商前销售总监与投资者交流,结合我们上周在台湾与LED龙头厂商和产业专家的交流,对LED照明渗透率及前景、LED照明的经济性、LED产业各个环节的发展趋势、未来产业格局变动方向以及潜在的机会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和分析。
LED照明处于渗透率从15%到60%的高速发展阶段
LED照明市场规模与增长前景
通用照明市场是一个市场容量和智能手机相当的大市场,而且处于快速增长过程中。通用照明市场结构中,节能灯和白炽灯占比差不多,都在40%多的水平,但白炽灯趋势向下,随着全球各国家禁止销售白炽灯的政策进一步执行,节能灯、LED照明的占比会越来越大。
LED照明在所有已经安装好的照明产品中占比2%-3%。但是根据2012年的全球数据,新卖出去的产品里面LED照明已经占到了15%,中国的比例还要高一些。
LED照明处于渗透率从15%到60%的高速发展阶段
一个行业业增长率最高的时期是在渗透率从15%到60%的阶段。LED处于爆发期的前期,未来2-3年内将完成从15%到60%的渗透,再后面1-2年内完成60%到80%的渗透。这点类似于智能手机渗透期,过去两年增长迅速,目前已经达到60%的渗透率。LED到了2年前智能机的状态。
与前几年导入期相比,2011年LED照明增速有所放缓,主要原因是2011年LED价格发生了雪崩式的下降,目前的价格只有11年初的30%。整体出货量有翻番增长,但产值增长40-50%左右。
2012年LED整体市场规模同比增长26%,但LED通用照明增长40%。
未来两年,LED照明需求量每年会维持100%左右的增长,但受到价格下降影响,产值增长会低于需求量。
室内照明比例在增加,汽车照明是最优质市场
根据行业专家,从2012年的全球产量结构来看,球泡灯、直管灯、射灯、筒灯分别占到36%、23%、17%和8%,隧道灯和路灯各占1%。但从产值结构来看,由于单体价值较高,户外灯(路灯和隧道灯)加总起来达到25%,同时球泡灯占14%,直管灯占20%。因此专注于做户外灯的公司也有足够大的市场来成长。
室内灯的比例在增加,下一个重要领域看办公照明和家居照明
每个阶段,LED照明的主要推动力量是不同的,LED照明代替传统照明的切入点,在政府鼓励的过程中是户外灯(路灯和隧道灯),在商业驱动的过程中是商业照明。
2010-2011年,LED照明市场的驱动是室外灯,包括中国政府推动的10城万盏在内的众多政府投资项目促进了LED户外灯的发展;
2012年,商业照明是主流(包括酒店、商场、咖啡馆等),占到42%;其他办公照明达到18%,工业照明达到22%(工矿企业)。目前商业照明中LED的渗透率可能已经远远高于15%。
下一块重要的蛋糕是办公照明和家居照明,家居照明目前占比很小,只有1%不到。
汽车照明是最优质市场
汽车照明是所有LED领域利润率最为优厚的环节。比如某全球一线光源公司最挣钱的部门是汽车照明,其60-70%的利润源于汽车照明。我们以1W的3030LED为例,一线厂商在LED通用照明上卖到0.4美元左右,但在汽车领域可以卖到2美元。LED汽车照明认证时间需要3年时间,认证通过后也需要放在车灯上做2-3年的检验,主要原因是车灯虽然在汽车中占比不高,但如果发生问题召回的话代价也很大。如果国内厂商有实力切入汽车照明领域的话,值得关注。
经济核算:以年初时一流厂商的出厂价成本为标准
商业照明(以按照每天10小时的照明时间计算)。LED灯替代白炽灯,1年时间节约的电费就可以覆盖成本;替代卤钨灯的话需要2年;替代筒灯和日光灯管差不多需要3年时间。
家居。家居照明真正亮灯的时间平均每天4个小时,因此替代40w的白炽灯是经济的,但替代节能灯不经济。
路灯。高压钠灯非常高效,如果替代的话需要4年,不是很经济,所以LED路灯基本是政府推动的行为。
隧道灯。全天24小时都亮,相对很经济,2年左右时间可以收回成本。
另外,光源的成本和年初时相比有巨大的下降。Cree5wLED灯泡,年初价格10美金;现在5wLED灯泡市场上其他厂商最低的可以做到10来块钱。因此经济性进一步提高。
光源与芯片环节是最有可能出现大公司的环节
规模能够做大的前提是产品必须标准化,因此芯片和光源环节是最有可能出现大公司的环节。
国内光源环节未来有可能出现巨头
光源公司是指作标准的光源,灯泡、节能灯是光源,光源做好之后会卖给灯具公司。欧司朗、飞利浦都是光源公司。光源环节是利润最厚的环节,整个西门子集团里面毛利率最高的是欧司朗。
国内LED光源环节还没有出现巨头,没有一家公司可以占到非常大的市场份额,现在还是混战阶段。
2012年开始LED照明渗透率15%,到2015年可能达到50%。这段时间是替换光源,光源的体现形式是LED灯泡、LED灯管、LED筒灯和LED射灯,还是在以传统的光源形式做成LED。而LED原本不需要做成灯泡、灯管等形式,只是为了更好的替换。2015年开始会形成一个适合LED发光特性的光源形态出现。这次变革中会催生出一个光源的巨头,但目前尚不清楚是谁。
芯片环节整合基本结束
国内排名第一的公司已经占了国内60%的市场份额,后面再颠覆这个市场的可能性不大。在国内公司崛起后,台湾LED芯片厂商的日子也不好过了。
上游芯片成本还有30-40%的下降空间
目前一线厂商主流量产的芯片发光效率100-150lm/w,极限值250-300lm/w。成本未来两年,芯片还有30%-40%左右的下降空间,驱动因素包括:
(1)尺寸从2寸到4寸片,再到6寸片。目前4寸片还是主流,未来6寸片会成主流。
(2)硅衬底的突破。硅衬底突破之后,尺寸可以做大,成本会下降。
看好专业领域的封装公司
看好专业的封装公司2011年-2012年行业发展的主要引擎是背光。背光大发展的时候,封装企业最受益。因为背光的封装结构是相对标准化的,产品型号包括5630、7020、3014等,整体封装结构不超过4、5种。封装企业可以做到规模优势,同时也可以在这几种产品和技术上做到极致。
在以照明为驱动力的时候,封装企业将遇到挑战:
(1)通用照明中,封装的结构不固定,本身照明结构也是多样的。
(2)COB技术如果成主流的话,芯片厂或者光源厂就可以直接整合封装环节。但COB能否成主流目前还不确定。
总体而言看好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专业封装公司,对于大而全的封装企业不是很看好。
COB封装优缺点优点:(1)散热非常好处理(2)成本比较低,去掉了支架等封装材料。
缺点:(1)不能用于户外,受汽车尾气影响较大,路灯和隧道灯不适用;(2)寿命可能较短,COB用很多LED芯片做串联,任何一个芯片坏了的话都会影响到产品寿命。
未来有可能影响行业格局的大厂
日亚未来可能会在照明上发力
日亚最近推出了一款1W封装好的产品,封装形式和主流的3030形式一样。但终端售价可能在0.14美元到0.15美元。这意味着7W的LED灯泡,LED成本在10元人民币,而出厂价只有12元。这件事在行业内有较大的影响力。
日亚是一家技术实力领先的公司。白光LED是日亚发明的,日亚拥有专利,其他家都是由日亚授权。日亚在背光领域做的非常强,暂时没有在照明上发力。未来会不断推出类似产品。
LED光源上潜在的竞争对手:三星
把光源做好需要两种能力:(1)把产品做成标准化的能力;(2)品牌和渠道的能力。这两种能力三星都具备。
以前照明渠道和电子渠道是分开的,分别是灯饰商场和电子市场。但LED出现后,很多做电子的厂家进来做照明,LED照明会走到消费电子的渠道中去;电子商务的渠道也有可能。因此传统渠道有可能会被颠覆或者被边缘化。
LED产业后续机会判断
并购整合。行业内的并购整合目前主要是从上游往下游走。谁强势,谁就是整合者。目前上游比较强势,上游内部之间的整合差不多已经结束了。未来下游之间的整合比较多,包括光源之间、灯具之间等。全产业链的整合也是趋势。
激光。可能在3年以后会有大的机会,但目前是一级市场的机会,不是二级市场的机会。在大功率和光纤激光方面会有大的发展,主要用于工业。
总结
LED行业以结构性机会为主。在产品降价、渗透率提升的双重背景下,我们判断LED行业以结构性机会为主。在芯片环节,建议关注具备规模优势的三安光电;在封装环节,建议关注在背光封装领域具有优势的瑞丰光电与聚飞光电,瑞丰光电竞争力更优;在照明环节,建议关注具备渠道优势的德豪润达(雷士照明的渠道为国内最佳)、与下游巨头形成稳定代工关系的阳光照明。
垂直整合是未来必然趋势。我们上周在台湾也调研几个LED龙头和产业专家。对比海外LED发展,CREE提前做好垂直整合,从芯片向产品延伸,股价维持高位;而台系厂商仍在专业化分工,业绩和股价不理想。未来垂直整合是LED厂商的必然策略,从芯片向光源模组、品牌和渠道延伸是竞争关键。此外,看好家电厂商利用品牌和渠道切入LED照明,能否与家电厂商合作是关键。此外,得润电子这类做好LED上游配套服务的厂商,竞争格局反而好于下游,更为受益。
其他电子领域,我们维持"smart浪潮方兴未艾、中国企业加速崛起"和对三个产业方向的配置建议。即非消费电子的安防和军工电子,大光电产业的摄像头、触摸屏和光电设备,精密制造的连接器结构件、声学、电池和无线(包括LDS、无线充电和NFC、无线模组和移动支付、金融IC卡)。该组合今年以来超额收益明显,我们认为其行业趋势和成长趋势具备持续性,继续看好。
风险提示:系统性风险;LED产品价格下降。
高华证券:对LED行业拐点持谨慎看法
高盛于7 月10-11 日举办了第三届中国LED 论坛
我们在上海举办了第三届中国LED 论坛,与会者包括约100 位投资者、全球主要LED 生产商(Philips Lumileds 和CREE)、亚太LED 照明/零部件生产商(阳光照明和 Genesis)的代表,以及地方政府官员和国家LED 研究机构的代表。
由于LED 照明产品价格开始具备竞争力,行业拐点已经显现基于飞利浦照明生产的5W LED 替代型灯泡的售价,LED 灯和节能灯之间的售价比已经压缩至1.8 倍。具体而言,这一趋势从2012 年下半年以来有所加速,主要由于主流LED 灯泡更多地采用原来用于电视背光的中功率芯片。中功率芯片比低功率芯片散热少,同时价格低于大功率芯片。此外,新一代LED 灯泡产品寿命有所缩短(原先是2-3 万小时,现在不足1.5 万小时),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由上述因素带来的产品均价的持续下降已经使LED 照明达到了“甜蜜点”,同时有助于提高其在工商业照明领域的渗透率(飞利浦的数据表明,工商业照明在整体市场中占比达到55%)。
当前中低功率芯片供求吃紧似乎只是暂时现象
二季度末以来中国中低功率芯片出现了供求吃紧迹象,因为上半年白牌智能手机背光源和低端LED 灯泡需求强劲。但是,与会的全球和亚太芯片和LED 照明生产商的发言人指出:1) 全球(Philips Lumileds)和国内(三安光电和德豪润达)的LED 芯片制造商将有新的MOCVD 有效产能在今年下半年投产;2) 拥有闲置产能的LED 芯片制造商已经进行了部分整合(据估算目前国内闲置MOCVD 设备约有323 台,约占2013 年上半年额定产能的36%),表明有更多的闲置MOCVD 设备在下半年将转为有效产能;3) 为了刺激需求弹性,照明生产商认为LED 照明和零部件企业下半年将持续面临产品均价下行的风险。此外,与产品渠道生产商的交叉验证表明二季度LED 照明需求加速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渠道补库存所致。因此,多数发言者都对下半年中低功率芯片产品均价前景持谨慎看法。
投资影响
我们维持对Epistar 的中性评级,因为公司虽然在中功率芯片领域具备优势,但其投资下游应用领域的周期峰值净资产回报率仍过低。我们维持对下游照明/渠道生产商(如阳光照明)的积极看法,以及对上游/中游(零部件生产商,例如华灿光电)的谨慎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