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特供】“四岁”创业板三季报增幅垫底

2013-10-31 16:40:38 来源 中国证券网 | 作者
贺宛男

  特约撰稿人 贺宛男
  10月30日是创业板开板四周年,同时也是创业板三季报全部披露完毕之日。相对于创业板5%的业绩增长率,创业板指今年来涨幅最高近一倍,板块市盈率50余倍。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个四岁的孩子?创业板以后的路又会怎么走?
  据笔者统计,创业板355家公司1-9月合计实现营收1613亿元,增长22%;实现净利润186亿元,增长5%,加权平均每股收益0.245元。相比较而言,除苏宁云商外已披露三季报的全部中小板公司,营收约增长11.7%,净利约增长4.5%,加权平均每股收益0.274元;而已披露三季报的1200多家主板公司(工、农、中行等大公司均在最后日披露)营收约增长6%,净利润约增长12%,加权平均每股收益0.38元。这就是说,创业板盈利和每股收益等指标均不理想,盈利增速垫底。

  业绩优等生多是高富帅

  创业板三季报呈现出明显两极分化的特点。
  统计显示,盈利排名前30位的“优等生”,合计实现净利65亿元,占355家公司的35%。这30家公司主要分布在三大板块:

  1、传媒娱乐。如华谊兄弟(盈利4.12亿,增207%),蓝色光标(盈利2.65亿,增31.8%),光线传媒(盈利2.39亿,增75%),华策影视(盈利2.09亿、增30.5%),乐视网(盈利1.84亿、增37.5%%)等;

  2、生物医药。如汤臣倍健(盈利3.54亿、增46.1%),乐普医疗(盈利2.75亿、减15.35%),红日药业(盈利2.53亿、增44%),上海凯宝(盈利2.49亿、增33.7%),爱尔眼科(盈利1.82亿、增22.9%)等;

  3、电子信息,如汇川技术(盈利4.03亿、增66.6%),神州泰岳(盈利3.59亿、增20.9%),长信科技(盈利2.16亿、增43.2%),东富龙(盈利2.08亿、增21.5%)等。

  这30家公司合计营收增34%,盈利增29%,加权平均每股收益0.466元,远高于创业板的平均水平。巧合的是,总市值排名前30家股票,合计市价总值4733亿元(按10月30日股价),占创业板全部总市值(14128亿)的比重为33.5%,即业绩优等生所占比例和市值高帅富所占比例基本接近。而且,在市值高帅富中,有22家与业绩优等生重合。最不相称的是东方财富,业绩亏损,却以134亿元市值排名第14,其他数家无非是业绩排名较前而市值排名较后。

  劣等生中少见矮矬穷

  另一方面,前三季创业板有20家公司亏损,亏损额最高为星河生物,亏5896万元,每股收益-0.40元,这家公司挂名“生物”,实际只是种种蘑菇,并无多少高新技术可言。还有近40家公司盈利在1000万元以下,每股收益不到5分钱的就有二三十家。
  相反,这20名业绩劣等生,只有8家与市值最低的“矮穷挫”重合。有的业绩很差可市值很大,除上文提到的东方财富外,又如天舟文化,盈利仅800万元,同比减54.6%,却以43.96亿元的市值排名第86位,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
  这说明什么?说明业绩优等生大部分也是市值高帅富,而业绩劣等生市值往往不低。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创业板整体的高股价、高市盈率,主要在于业绩劣等生、差等生群体股价虚高。

  创业板估值更看重未来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笔者认为,这与创业板企业与传统企业的估值理论与估值方法不同。
  一是营收和盈利相比,创业板企业可能更看重收入增长。道理很简单,创业板重在技术和盈利模式的创新,高科技企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试错中成长。同样是电子商务,亚马逊日前发布了三季度财报,显示继续亏损,但营收增长超预期,股价反而创下历史新高。据分析,亚马逊亏损但继续受到华尔街宠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国际化战略获得了成功,和其他零售巨头相比,只有亚马逊才可以真正称之为全球性零售商。实际上,在海外上市的不少互联网公司,如新浪、优酷土豆、人人网等,都是亏损企业。香港的创业板对上市企业也只有收入要求而无盈利要求。所以,从收入的角度,创业板(增22%)、中小板(增12%)、主板(增6%)三个板块,创业板是增幅最高的。这是创业板今年股价翻番、市盈率也最高的重要原因。
  二是传统企业看重市场份额,创新企业看重用户需求。就如腾讯开发出一个微信,就打败了电信、移动、联通等巨头,股价从不到300港元涨到400多港元,因为用户有这个需求,但微信到底给腾讯带来多少盈利,现在谁也不知道。同样,苏宁宣布收购PPTV 网络电视,当日股价就封住涨停。这不能完全用概念和炒作来解释,因为PPTV既可以通过PC网页,手机和iPAD移动终端,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电视和机顶盒等多终端,向用户提供新鲜,及时,高清和互动的网络电视媒体服务,用户有这个需要。
  三是看现金流。为什么不少创业板公司上市才一两年,就能做到几个亿的利润,上百亿的市值;而大部分创业板公司始终停留在一二千万利润,一二十亿的市值?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并购。中国创业板的优等生不是靠自己的积累做大的,而是靠资金实力并购并大的。特别是在IPO停摆整整一年,不少拟上市企业纷纷借并购上市的背景下。分析上文提到的30位创业板优等生,经营现金流增长138%,除了少数几家,大部分现金流均为正数。整个创业板去年三季报现金流合计为-23亿,今年为8700余万元,也即创业板整体经营现金流增加了20多亿。

  优胜劣汰方能走得更远

  一个合格的创业板“享受”这样的估值方法无疑有利于上市公司的成长,不过,眼下的创业板说是高新企业汇集,其实很多都不是。而且不少还是并非处在成长期的成熟企业,这是创业板开板四年来业绩增长缓慢的重要原因。创业板不准借壳上市,这是很对的,如果允许借壳,那些劣等生还要炒翻天呢。
  笔者的结论是,创业板指数迄今涨幅也仅27%多,并不算高,创业板要像纳斯达克那样,须真正做到毫不留情,快速退市,唯有如此,创业板才能不负众望,为中国的经济转型作出贡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