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证券:产能过剩的前世今生与未来

2014-03-21 15:29:31 来源 中国证券网 | 作者
海通证券 姜超,高远

  去杠杆和去产能是2014年中国经济的主线。去杠杆已讨论很多,本文聚焦于去产能,考察产能的度量、现状、去产能的经验和希望。

  产能度量有三类指标:包括制造业投资增速、企业单位和员工数、产能利用率。

  去产能意味着投资增速转负,稳增长制约去产能:在90年代末的中国去产能期,制造业投资降幅巨大,其中煤炭98年投资增速为-24%,钢铁为-22%。而12年以来虽然制造业投资增速放缓,但均为正增长,因而未能真正去产能。

  去产能意味着大量失业,就业底线思维制约去产能:在90年代末的中国去产能期,随着许多企业破产兼并,企业单位数降幅明显,以煤炭、钢铁行业为例,煤炭99年企业单位数增速为-12.7%,钢铁为-6.7%,并伴随着企业员工数的下降。而目前大多数行业单位数仍在上升,因而在就业底线思维下难以真正去产能。

  据我们梳理,14年大多数周期品行业的产能利用率继续徘徊在低位水平。钢铁、煤炭、化工、有色等行业并无好转,水泥产能过剩略有缓解,下游的汽车产能利用率预计走低,家电则保持平稳。意味着产能过剩仍然非常严重,并无实质改观。

  当前的产能过剩并不是周期性的现象。在经济高速增长期,产能过剩属于周期性现象。而在经济转型期需求萎缩,容易面临长期的产能过剩。当日本经济从高速增长滑落至中速增长时,产能利用率巨幅下降且复苏缓慢,花了5年时间才恢复正常。

  化解产能过剩要么是在需求端做加法,要么在供给端做减法。在经济逐步下台阶大背景下,指望经济复苏来提升产能利用率不够现实,只能收缩供给。

  日本自1977年开始着手制定有关萧条行业去产能的《特定萧条法》,通过废弃过剩设备、限制新增设备以及提高行业集中度等三项手段,逐步提高了产能利用率。中国98年在朱镕基领导下,压缩了纺织行业1/4的产能,分流了110万人员,关停2/3的小煤矿,最终使得企业盈利能力逐渐恢复。

  钢铁比其它传统行业更早面临产能过剩和盈利恶化,但钢铁在13年只能说是产能扩张放缓,并无实质意义上的去产能,14年仍有小幅的产能扩张。钢铁尚且如此,煤炭、化工、有色等多个传统行业投资增速还高于钢铁,特别是13年3季度“稳增长”政策刺激了化工、有色等行业13年投资增速较12年走高。因此,14年仍有不小的产能扩张压力,产能利用率或仍将走低。

  需求难以提升,产能过剩导致利润率疲弱,14年周期品企业盈利易下难上、“潜龙勿用”。但如果14年政府能壮士断腕,类似90年末禁止新增产能并强力淘汰落后产能,企业盈利未来或许会“见龙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