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高新2018年营收净利双增 多元业务协同齐头并进

2019-04-24 23:48:57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张雷 吴文锋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苏州高新(600736)4月24日晚间发布2018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2.82亿元,同比增长16.6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11亿元,同比增长0.8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04亿元,同比增长21.22%。

  苏州高新表示,2018年公司实现稳定的业绩释放,除了分享到了区域经济发展和创新资源红利之外,还离不开公司的不断创新与战略布局。

  分享区域经济发展和创新资源红利

  公告显示,苏州高新作为地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与区域政府和控股股东有着密切联系,能引领区域产业规划,能够借助本土化优势实现对各产业资源的整合、扩张,推进产业间资源互补和共享,分享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提高公司整体效益。

  据悉,截至2018年末,苏州高新区引进了中科院苏州医工所、浙大苏州工研院、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等100多家“大院大所”在区内落地,区内高层次人才达2.52万人,领军人才超1000人次,形成了高质、高效创新源头。同时,全区建成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5家,其中包括阿里巴巴创新中心等6家国家级孵化器。

  苏州高新表示,2018年,苏州高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50亿元,同比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127亿元,同比增长9%,其中新兴产业产值占比5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9亿元,同比增长11.2%。区域经济的持续高质量发展为公司战略转型提供了土壤,也为公司产业升级提供了资源基础。

  重点布局核心产业,塑造转型骨架

  2018年,是苏州高新面向“高”、“新”产业转型的重点布局之年,一方面保障现有经营产业的稳定增长,提质增效,同时结合转型方向加快推进重要项目落地、投资与建设,逐步形成规模;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好、整合好内外资源,加快高新区国资资源整合的实施,加强与行业龙头的合作,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共同构筑未来发展的业绩基石。

  公告显示,苏州高新立足“高新技术产业培育与投资运营商”的战略定位,重点布局创新地产、节能环保、战略新兴产业提档升级,加强非银金融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通过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逐步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与布局,建立“创新地产+高新技术投资”双轮价值驱动的商业模式。

  其中,地产板块业务由传统住宅开发向“地产+”模式创新升级,涵盖特色小镇、旅游地产、商业地产、社区商业等业态,深耕苏州并面向徐州、扬州、合肥、滁州等长三角地区稳步扩张,探索产业新城发展模式。

  以苏州生命健康小镇为代表的产业地产项目,将特色产业引入和住宅开发结合,探索生命健康产业优质项目孵化与培育模式,满足区域产业升级、人口聚集和城市功能完善的需求;旅游地产通过打造具有自主IP和特色的主题乐园,提升地产价值,实现“地产+旅游”的协同效应。同时,公司通过加强与地产行业标杆企业的合作,形成优势互补,提升开发设计能力和品牌形象。

  2018年,苏州高新完成商品房合同销售面积47.84万平方米,同比减少4.25%;合同销售金额67.13亿元,同比增加2.99%;结转商品房面积50.35万平方米,同比增加43.41%。全年商品房项目施工面积161.94万平方米。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竣工在售、在建、拟建商品房总可售面积131.93万平方米,其中住宅111.71万平方米,商业20.22万平方米。

  节能环保业务则以污水处理为基础,积极整合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环保领域资源,通过环保产业公司探索并储备投资标的,依托与行业龙头组建合资平台共同寻求异地项目拓展,逐步延伸环保产业链,实现环保板块集团化运作。

  据悉,苏州高新积极开展污水处理设备的冗余调配,强化技改和更新工作,保障了5座污水厂、32座泵站的稳定运行,2018年全年累计处理污水量7206万吨,同比增加5.83%;实现营业收入2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战略新兴产业主要为向客户提供力学环境与可靠性试验设备,以测试工业产品在复杂力学环境下的可靠性;依托先进振动试验设备制造经验,建立第三方实验室,向客户提供测试服务;打造军民融合产业园,向高端智能制造产业领域拓展,提升市场竞争力。

  据介绍,公司目前战略新兴产业主要为东菱振动所从事的振动测试设备制造销售及测试服务。 2018年,东菱振动实现营业收入3.57亿元,同比增长11.56%;其中,振动测试服务及减振系统收入0.47亿元,振动设备销售收入3.08亿元;实现扣非净利润3,437.43万元。

  非银金融与产业投资领域,公司一方面通过直接投资和基金参股的方式,为主业升级储备项目资源,并通过参股热电、物流、创投等企业,获取协同效应;另一方面通过融资租赁、保理等业务的开展,服务于公司产业及区内优质企业,深化产融结合。(张雷 吴文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