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建两单创新产品获市场高度认可 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融资近30亿元

2018-12-12 15:37:13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贺建业

  上证报讯 近日,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两单资产证券化产品,包括工程应收款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和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其中工程应收账款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发行规模为22.46亿元,期限36个月,采取循环购买的方式;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发行规模为7.47亿元,期限18个月,采取储架发行的方式。值得关注的是,虽已接近岁末年关,此次发行还是创下市场同期同类产品票面利率新低和认购倍数的新高,彰显了投资人对两单产品的高度认可。

  据悉,中国电建从1984年中国首次接受世界银行贷款资金,并接受世界银行对利用国际融资建造工程项目的规则、国际惯例等附加条件,开始的云南鲁布革冲击波,率先第一个在中国引进项目经理制和接触国际先进的融资理念。海纳百川和国际化构成这家大型央企的企业文化,融合和创新早已融入其血液中,不仅吸收先进的施工工艺技术、项目管理制度,还包括不断借鉴国际上与工程建设配套的融资新工具、新模式。

  资产证券化正是这样一种国际化融资工具。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经历40多年的发展,成为金融市场主流的直接融资工具之一。

  站在资产证券化风口

  中国电建投融资部门通过调研发现,建筑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结算周期长,特别是大型建筑央企,工程项目多,对于资金需求较高,建筑央企的资金主要来自股东投入、自身经营资金积累和融资,其中融资通常借助银行贷款、中期票据、企业债等传统方式实现。银行贷款对资金运用限制较多,影响优化配置资金;中期票据、企业债等债务融资工具则受到净资产规模的影响,额度有限。

  而资产证券化不受净资产规模的限制,在资金用途上也较传统债务融资工具更为灵活。与其他融资工具相比,资产证券化具备盘活基础地产的优势,有利于发行人在获得融资的同时调节资产结构,尤其是对于建筑央企存在的大量应收账款非流动性资产,适合运用资产证券化工具来融资。

  中国电建投融资部门预感到资产证券化时代的来临,顺势而为,站上资产证券化风口,结合行业特点和自身优势,开发出了两种新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事实证明,中国电建通过资产证券化工具,不仅使企业以较低价格获得融资,拓宽了融资渠道,降低了融资成本,还调节了公司资产结构,改善企业融资环境。

  创新压降两金 盘活存量资产

  2015年国务院国资委下发《关于中央企业开展两金占用专项清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以2015年5月31日为基准日,通过两年专项清理,将中央企业两金存量规模(特殊用途的商业储备除外)压降15%-20%。

  中国电建2015年至2017年三年间两金平均占比40%左右,本次通过发行近30亿元规模的资产证券化产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压降其两金占比,缓解两金高企的现状,为中国电建实现国资委压降两金的目标提供了可持续的路径选择。另一方面,对于其盘活存量资产具有重要意义。

  过多年发展,中国电建积累了大量的应收账款,占用了大量的自有资金,影响了其业务规模的进一步扩大。通过发行应收账款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产品,把质量较好的、不同期限的、零散的应收账款通过证券化的形式一次性地融入资金,增加了其自有资金,把存量的流动性较低的资产转化为流动性较高的资产,有利于其进一步拓展经营规模。

  中国电建此次成功发行近30亿元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也为其他建筑央企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贺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