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工申贝:内外布局力度加大 竞争优势日趋强化

2018-08-08 17:48:10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杨伟中

  上证报讯 一手在华东扩建生产基地,另一手又在华北实施业内并购,上工申贝日前同步发布的两则公告表明,其着意于强化主营业务,协调好境内外资源优势,做大工业缝纫机智能化装备。外界认为,此举显示上工申贝大力推进品牌产品中国制造的战略规划将进一步落到实处。

  上工申贝公告显示,拟以1.54亿元自有资金,在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投资建设制造基地。在当地政府出面协调和推动下,公司旗下上工浙江以总计约3700万元,通过招拍挂在黄岩区模具小镇购买了86.7亩土地用于台州黄岩制造基地的建设。该项目将于今年8月底启动基建施工,明年7月项目竣工验收,当年底实现投产。

  上工申贝另一则公告称,拟总投资约1.56亿元控股天津宝盈电脑机械有限公司(简称“天津宝盈”)65%股份。成立于2006年的天津宝盈及其子公司拥有软件、电脑、电控、机械、激光和智能六大核心技术,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产品覆盖了裁剪、缝制两大领域,包括CAD软件系列、版房设备、裁剪设备、激光设备、缝制设备、绣花设备、绗缝设备和电脑电控8大系列。其产品主要应用于个人装备、家具家纺以及汽车内饰加工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产品和服务远销海外。

  公司方面认为,此举有助于化解目标公司与上工申贝现有产品的竞争关系,有利于公司聚焦缝制设备制造主业,巩固行业中的领先地位,推进实施公司缝纫智能化战略,实现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

  实力不凡 如何出牌

  近年来伴随着世界经济趋于回暖,我国缝制机械行业面临了下游缝制设备周期性升级换代带来的重大机遇期。工信部所发布的《轻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提出大力发展智能化工业缝制系统,用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诸多中国缝制机械企业以新品叠代和智能化应用为抓手,通过聚焦创新与品质,加强供应与营销体系建设,加快了产能恢复,有效地满足了国内外市场需求。

  2017年缝制机械行业产销呈两位数增长,出口止跌回升,显著呈现出“稳中向好、智能引领”的行业运行特征。2018年行业经济预计将继续保持稳中有增,内销市场继续扩大,但逐渐趋于饱和,产销逐步趋于平衡,增速会呈现比较明显的下降;出口原本有望延续增长势头,但伴随着美国与多国之间贸易战的兴起,诸如服装等下游行业订单如若发生变化,则会给缝制机械出口增长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行业背景下,如何统筹规划好现有资源,并补足短板,已成为上工申贝董事会与高层经营班子首选课题。

  上工申贝是境内缝制设备行业历史最悠久而上市最早的工业缝制机械制造商。进入上工申贝及其各子公司网页,触目可见的是一系列业内技术领先的品牌产品介绍,诸如三维立体缝制技术等智能化设备,以及中厚料机、服装自动缝制单元、机器人控制的自动缝制技术和焊接技术等。这些系列产品的市场应用已突破了服装、箱包等传统的缝制机械行业领域,特别是其麾下德国公司推出的全球独创的轻质碳素纤维缝纫技术,以及3D缝纫自动化技术,已广泛地延伸到汽车、环保、航空航天和新能源等领域。显然,上工申贝已拥有了全球领先的缝制技术储备与生产能力。

  如今,上工申贝旗下已经拥有分布于欧亚两地不下六个海内外生产基地,以及蜚声业界国际著名品牌。公司在境内现有三个制造基地,分别为地处上海南翔的电控系统制造和自动缝制单元生产基地、位于江苏张家港市的高端厚料机和零件生产基地,以及位于浙江台州市的上工宝石基础类产品与绣花机生产基地(即上工台州椒江基地)。

  与此同时,上工申贝在德国、捷克和罗马尼亚分别拥有三个海外生产基地。其中,地处德国的3家公司堪称业界瑰宝,即具有150余年历史的世界著名缝纫机制造商德国DA公司(简称“DA”),同样有着150余年历史的老牌缝纫机生产商德国百福公司(简称“百福”),以及掌握业内高端缝制技术的德国KSL分公司(简称“KSL”)。DA于13年前被上工申贝纳入麾下,百福与KSL于5年前先后被上工申贝揽入囊中。引人关注的是,上工申贝于2015年在德国业界第四次出手投资,成为德国著名针织横机制造商Stoll公司的第一大有限合伙人。

  显然,上工申贝手里拿着一副好牌。但如何出好每一手牌,在纷扰多变的市场中步步是赢,那又是一回事。

  上工申贝董事长张敏为此指出:“我们此次南建基地而北控资源,目的就是为了整合企业内外资源,更好地形成分工协作、协同发展、专业化生产多品牌产品,最终满足不同层次客户需求,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

  用好王牌 有序推进

  近年来,面对熟练技工等人力资源缺乏、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上行带来的压力,我国纺织服装、鞋帽、箱包等行业逐步掀起“机器换人”风潮,客观上强化了自动化、模块化和智能化缝制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服装行业产品转型升级过程中,电商化与快时尚的潮流所导致的服装、箱包等产品生产,由大批量向多品种与小批量快速转变的格局,由生产工艺的变化催化了缝制特种机的市场需求持续上升。

  面对劳动力成本提高与服装行业转型所驱动的缝制设备升级,上工申贝看到了智能化、自动化机电一体缝制设备以及特种缝纫机的需求增长给自己带来的发展空间。它要运作的就是如何用足手中那几张德国品牌的智能化专业装备之“王牌”。

  据介绍,上工申贝手头的海外资产堪称全球缝制机械行业中佼佼者,无论DA,还是百福和KSL,各自的优势产品在行业有很强的竞争力。DA优势产品主要是面向西服、汽车座椅等领域缝制设备,百福优势产品是厚料、鞋类缝制设备,以及粘合焊接机,KSL优势主要体现在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定制自动缝制设备的用户解决方案,特别是CNC自动缝制设备和机器人自动缝制设备。但是,在三家公司产品继续做大欧美市场的同时,如何让高成本高价位的德制产品更好地进入中国市场与亚洲市场呢,上工申贝为此迈出了切实可行的本土化步伐。

  步伐之一,就是公司通过此番在浙江投资新建上工台州黄岩生产基地,为其大力发展多品牌、智能产品制造打下坚实基础。作为公司在境内最大的缝纫机生产基地,这里将敷设有智能化柔性化机壳底板的加工生产线,通过与公司技术中心合作,侧重于嫁接消化德国DA、百福产品技术,升级平、包、绷三类大批量缝纫机的电控系统,逐一对五大类中批量缝纫机进行改进升级和开发试制,推动上工申贝标准型产品的智能化、模块化的升级发展,进而形成平台化、多品牌、分档次的同类产品归口生产格局。

  经过多年发展投入与不断壮大,堪称为中国大陆缝制设备制造之都的浙江台州市,拥有相对完整的缝制机械产业链,相关产品零部件配套齐全,专业化人力资源也相对集中,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工业缝纫机生产和出口基地。上工申贝通过子公司上工宝石此前涉足于台州地区的有效积累,比较熟悉于当地的产业与人才资源。在当地政府支持下获得合适的地块投资建设新制造基地,有利于公司继续利用好当地各种资源,并进一步扩大产能规模效应,实现对于缝制设备行业的上下游布局。

  张敏强调,今后一旦将旗下的德国缝制机械技术有步骤地导入上工台州黄岩基地,必将有助于公司国内业务从传统制造业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新型产业的转型。

  步伐之二,出资收购包括天津宝盈及其下属5家全资子公司(以下合称为“富怡集团”),既消解了市场竞争对手,更为高端化的KSL技术与产品有序东移物色到了合适的承接对象。

  KSL拥有业内认可的高端智能化、三维立体缝制技术产品,其程控和机器人自动缝制工作站等产品属于行业最高端技术。由于综合成本、市场接受度等因素,其产品直接拿到中国市场销售成效不佳,而上工申贝现有的技术力量又难很好地加以消化。为此,整合境内资源,寻找适合的对象承接KSL部分技术,进一步开发出适应于亚洲市场的缝纫智能化及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产品,成为题中之义。

  有资料显示,富怡集团擅长于制造柔性材料的裁剪和缝制自动化设备,其产品主要应用于全景天窗、汽车加热座椅、安全气囊、航天、航空和风电等领域。据悉,其高端定制客户包括“宜家家居”、“阿迪达斯”和“伟巴斯特”等国际知名企业。截止2017年底,富怡集团拥有202项有效专利,同时还持有35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和21项有效注册商标。

  在中国大陆市场,多年来厚积薄发的天津宝盈市场竞争力趋强,尤其在汽车内饰加工领域,德国著名的汽配制造商伟巴斯特此前主要采用KSL提供的缝制设备,但自2016年起天津宝盈以性价比优势一举截获了伟巴斯特客户订单近亿元。引起警觉的上工申贝借助战略思考与资本力量,此番以投资与增资形式控股天津宝盈,实现了化竞争为合作,谋求资源共享而实现互惠双赢格局。

  张敏认为,将KSL麾下适应于亚洲市场的系列产品逐步转移到中国大陆生产,由此恢复成立了公司的技术中心,将有利于公司补充和加强国内技术研发力量消化吸收国外高端技术。他明确表示:“今后我们将利用天津宝盈已有的制造基础,引入KSL自动化缝制技术,大力推动两者之间的协作制造与定牌生产,借此提升富怡品牌产品档次和技术能级,以及质量标准,并借助较低成本优势,扩大生产规模,制造出性价比更高的富怡品牌产品,提高经济效益。”

  有效配置 智能升级

  事实上,上工申贝借助旗下德国3家公司技术力量,并通过天津宝盈这样具备了缝制机械智能化技术消化能力的本土企业,以及多个海内外制造基地未来预期构成的协同效应,必将有助于进一步强化公司品牌缝纫机械的智能化技术应用,进而在自动化缝制工作站、智能裁床、智能铺布机、物联网缝纫机和高端定制特种设备等大类产品上形成独特优势。张敏认为,公司今后将进一步推出结合以上设备实现信息化连接的智能化服装工厂解决方案,促进缝制机械产品向智能化、平台化、人性化和批量个性化定制生产方式的模式转变,最终助力于“中国制造”的发展目标。

  目前,服装加工仍然是缝制机械最主要的下游应用领域,而近年来全球服装贸易的回暖和国内产能出清,尤其是自2016年底开始中国服装行业经营状况不断改善,营收增速探底回升,客观上为缝制机械景气度提升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有行业分析师认为,伴随着全球服装产业的产销中心向东南亚转移,这些地区对于设备价格较为敏感,进而催生了对于我国缝纫机械的差异化需求。随着增量空间的扩张叠加差异化需求,为缝制机械开启了新一轮景气周期,整个行业正在产销呈现出两大趋势,即恢复性增长、自动化对非自动产品替代的格局。

  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张敏及其董事会班子成员心目中,已经俨然绘就了一幅上工申贝全球化经营,且各司其职协调发展的战略蓝图,——其境内的研发与制造职能将主要由地处长三角的南翔、张家港和台州三大基地承担,以构成研发与营销在上海、主机及核心配件在江浙地区制造的互动经营模式。其中,南翔基地负责自动缝制单元及电控产品的研发和制造,张家港基地主要从事中厚料机的生产制造,上工台州基地主要生产标准型产品。与此同时,公司境外的研发与制造职能主要在东西欧三大地块落地,构成新产品开发与主机制造,及其营销在德国,核心机头在捷克基地制造,零部件在罗马尼亚基地制造的互动经营模式。

  对于这样的布局,张敏强调:“上工申贝将充分发挥公司欧亚两地区全球化经营布局的优势,有效配置各种资源,在研发和制造方面,尽快实现‘德国制造’、‘东欧制造’与‘中国制造’相结合的多基地生产格局,进一步推进上工申贝‘高端精品化’产品战略落地,进而把‘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落到实处,引领中国缝制设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随着上工申贝大刀阔斧地对其全球业务进行整合,国内外企业均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张敏在近日举行的上工申贝投资天津宝盈的协议正式签订仪式上表示,“我们要树立‘赶超全球缝制行业第一’的奋斗目标,统一‘市场导向、效益优先’的管理理念,采取梯度生产布局、搭建统一营销管理平台和协同研发以及多品牌等经营策略,坚持以技术领先促进产品转型升级,把上工申贝从一家地处上海的传统缝制设备制造商发展成为全球化智能缝制机械装备制造集团。” (杨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