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投安信2015年业绩大幅增长405%

2016-03-30 18:55:57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王璐

  中国证券网讯 国投安信3月30日晚间披露公司2015年年报,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78.47亿元,同比增长54.24%;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23亿元,同比增长404.73%,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幅明显高于营业总收入增幅,经营效率显著提升。

  国投安信原为中纺投资,公司于2014年7月14日起停牌筹划重组事宜,11月17日,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发行股份全资收购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并募集配套资金等重大资产重组相关议案。2015年初,通过各方的努力,中纺投资重大资产重组获证监会无条件通过,并于3月下旬完成配套资金募集。上述方案实施后,安信证券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获得约60亿元增资,注册资本变更为35.25亿元,资本实力、品牌价值得到较快提升。

  根据本次资产重组安排,6月份,安信证券转让所持安信基金19.71%股权,持股比例由52.71%减少至33%,由控股变成参股;11月份,安信证券收购国投中谷期货全部股权,与安信期货吸收合并,并更名为国投安信期货(具体名称以工商核准为准),综合实力和市场排名快速提升。此外,遵循市场化和对标管理原则,公司进一步加强对战略实施的督导,从盈利水平、市场排名、激励约束、风控合规、企业文化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并通过调研访谈,及时了解最新进展。总体看,安信证券各项业务快速发展,盈利能力明显提升,为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重大资产重组完成后,证券业务成为公司的主要业务。

  2015年,安信证券上下齐心努力,较好地把握市场机遇,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具体表现在:主要经营指标创历史新高,行业排名稳中有升,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幅均高于行业整体水平;主要业务收入持续大幅增长;风控合规管理能力及应急能力不断增强,经受了A股市场剧烈波动的考验,全年保持了平稳有序运行,未发生重大合规风险事件;全面完成资产重组,资本实力大大增强;加大了创新人才和专业团队的引进和培养,不断完善市场化的用人和激励机制,不断加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这些都为安信证券争创一流券商打下了坚实基础。

  年报显示,2015年,国投安信实现营业总收入178.47亿元,同比增长54.24%;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23亿元,同比增长404.73%,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幅明显高于营业总收入增幅,经营效率显著提升。截至2015年末,公司总资产1,411.41亿元,较年初增长41.90%;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64.42亿元,较年初增长120.04%。2015年度,公司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9.75%,较2014年增长11.89个百分点;每股收益1.33元,较2014年增长216.67%。报告期内,公司实施完成重大资产重组,主业由传统纺织业变为金融证券服务业,安信证券实现整体上市;上半年,公司募集配套资金并向安信证券增资60.47亿元,为金融证券业务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为安信证券未来的业务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公司在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后,安信证券为公司全资子公司,目前公司的业务和战略主要通过安信证券体现。安信证券基于对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以及自身条件的评估,在2014年制定了未来三年发展战略:即提升市场份额,到2016年收入和利润进入行业第一梯队,增长快于行业平均水平;特色业务领先,机构业务、研究品牌行业领先,衍生品与量化自营等特色领域进入前列;净资产收益率显著提升,超过行业平均水平;实现公司上市,进入行业第一梯队。同时制定了零售、投行、机构、资管四大业务战略和十五项主要战略举措,并提出了需要夯实的相关基础性工作,包括以客户为中心进一步理清业务架构和机制;强调执行力和业务协同;增强资金运用能力,努力提高资金效率;不断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加大优秀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等。

  2015年是安信证券三年发展战略实施的第二年,安信证券通过年度绩效目标设定、战略举措执行监督及考核等方式逐步落实公司战略。从两年的战略执行效果来看,三年发展战略是符合安信证券公司实际情况、顺应市场发展变化的。安信证券将根据市场、行业变化及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和完善战略举措,督促战略执行,力争早日实现公司战略目标。

  展望2016年,公司认为机遇和挑战共存,但面临的经营压力和困难在加大。因此,2016年国投安信将加快战略布局,完善内控建设,依托全资子公司安信证券做大做强金融证券业务。安信证券将围绕“扩大优势、补强短板,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实力”的总体思路,狠抓战略落实,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一是积极把握市场机遇,努力培植收入增长点;二是进一步探索和推进互联网证券业务;三是加强业务协作,实现综合效能最大化;四是做好资产负债管理;五是进一步完善组织架构;六是高度重视风险控制。(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