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概念:一场似曾相识的股市大戏

2013-07-24 11:55:12 来源 中国证券网 | 作者
李小兵

  中国证券网(记者 李小兵)作为机器人专业的博士,丹尼尔·威尔森(Daniel H. Wilson)以一部《机器人启示录》,讲述了机器人崛起之后人类的命运。尽管作者预见的结局似乎并不如人们原先想象的单纯而美好,但是,机器人还是来了,并开始渐渐渗透人类的生产、生活。

  憧憬着又一次产业革命孕育的巨大机会,资本市场对机器人的“追逐”正愈演愈烈。然而,在这场热炒好戏中,有着太多似曾相识的场景。

  “机器人”大戏渐入高潮
  2009年10月,随着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机器人”)在创业板挂牌,A股市场就曾将对机器人概念的追捧演绎得淋漓尽致,如今,这股炒作劲道再次卷土重来。经过上市后两次超高比例的送转后,目前,机器人其股价已经持续上涨至当初发行价的6倍还要多。
  这成为资本市场拉开追逐机器人产业大幕的“完美模板”。仅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在机器人方向的投资就令人眼花缭乱:秦川发展1.94亿投资工业机器人关节减速器项目;上海机电增资入股纳博特斯克(上海)传动设备公司,以加大向多关节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发展;新时达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完成原型机开发;博实股份与哈工大联合申请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经济型物流搬运机器人及集成应用产业化,此外还有钱江摩托、方圆支承、科大讯飞、海伦哲、北方导航、上工申贝、风范股份、中航光电……涉足机器人的上市公司名单,已然迅速发展壮大。
  在这一系列的“大动干戈”的背后,机器人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的“能量”确开始初露锋芒,其中尤以上海机电给出的数据最具震撼力:根据公司披露,1996年公司下属公司与纳博特斯克合资,至今企业销售收入从1997年的185万元发展到2011年的17.84亿元,净利达1.8亿元。4年的时间里,实现销售额1000倍的增长,让投资者不得不惊讶机器人产业真正迎来了“见证奇迹的时刻”。

  跳过“故事”直面实质
  然而,A股“江湖”从来都不缺舌灿莲花的“织梦人”,“机器人概念”的炒作及上市公司一窝蜂的涌入,这些情形市场其实并不陌生。人们不应该忘记,网络潮、光伏热、新能源神话等概念过后的一地鸡毛,曾经让市场受伤不已。

  按照“江湖”惯例,失控的追逐往往埋藏着毁灭的种子,就如当初对光伏的热捧下,做服装的、打铁皮的……千军万马,都杀进光伏。一时间,光伏产业热钱滚滚,似乎一沾光伏,就将一夜暴富,但后来呢?
  如今,我们在投资机器人的队伍里,也看到了各行各业的身影:摩托车制造商钱江摩托;缝纫机制造商上工申贝;电子信息行业的科大讯飞等等。这其中,钱江摩托格外惹人关注。2010年钱江摩托通过全资子公司瓯联创投参股爱迪亚营养科技开发公司,涉足生物制药领域,溢价高达30倍引发媒体质疑。由于持续亏损,2007年至2009年爱迪亚净资产从3694万元缩水至222万元,评估价格却高达6808万元。2012年度报告显示,由于浙江爱迪亚营养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超额亏损,报告期内对其股权投资再次减值1800万元,期末账面权益为0。这意味着钱江摩托子公司对爱迪亚3000万的投资,3年内全打了水漂。这也成为上市公司跨界投资失策的一个典型案例。
  而从产业的角度看,上工申贝投资的机器人缝制工作站项目、科大讯飞的移动互联网玩具和人机交互系统机器人、海伦哲的机器人智能控制系列高空作业车等项目,都是围绕着自身主营业务进行的智能化产业提升,因此,这种“跨界”尚有着充足的产业基础,无疑是符合其产业发展方向的。不过,未来能否真正打开市场,还需这些企业稳扎稳打地修炼内功,不断创新,这些都非一夜之间的事。
  毋庸置疑,机器人产业是个朝阳产业,国内企业嗅到商机,正在谋篇布局、大胆尝试,而股市资金则只想借此讲一个诱人的故事,捞一把就走。作为一个成熟的投资人,在火爆且迷离的概念炒作下,难能可贵的是保持一份清醒、炼就一双火眼金睛。